让过去的归过去,让现在的归未来 Vol. 211202
让过去的归过去,让现在的归未来 Vol. 211202
让过去的归过去,让现在的归未来
我有一段经历堪称丰富的中学时期,丰富而不足的是,没把当时应该做的本职——学习成绩给提高上去。以至于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时而发起的白日梦里,我强烈得幻想可以让我拥有此时的阅历去回到中学时期,我总觉得那样我既可以在丰富的基础上把成绩搞好,还能够弥补一下当时所留的遗憾。
直到我的社会中经历丰富了一些后,发觉即便生活稍显平淡,但想要回到过去提高成绩这样的想法已经很久没再出现。最近听到一句话,似乎一下子就解释通了先前的白日梦,那句话说道:
怀念过去,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积累。
展开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你以为的那些可以改变的,却存在于已经发生的过去,那样的改变无非只是幻想而已。如果过去除了回忆没能给现在的自己带来什么,那它只能是过去。换句话说,只有当你有所积累,你才会发自内心得相信那句「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毕竟,即将发生的事,总在未来。
人总是会对不确定的未来产生恐惧,而对已经确定的过去抱有怀念之情,想想,其实真正通过努力去可控的,反而是未来。
本周发现
写作技巧
回归博客,开始主动去看一些关于写作的分享,其中一个技巧挺有意思,也对我很有启发,分享给大家。
巴菲特每年会写一封股东信,解释过去一年的投资思路。据说,他的做法是先写给他的妹妹多萝西,写完后再把多萝西的名字替换为”股东”。
向大量读者写作的一个窍门,就是改成向一个熟人写作。 ——David Perell
虽然目前博客的读者远不够大量,但并不妨碍用这个方法学习表达。与朋友之间是很容易引起话题讨论的,即使观点面不多,却也可以没有顾忌得去抒发和表达。当不知道写些什么的时候,与他人的对话可能会找到灵感点。
博客-Nesslabs
NessLab 的主理人 Anne-Laure Le Cunff 是一个神经科学毕业生。每周一篇的 Newsletter 关于正念与生产力,从更科学的角度帮你提升个人生产效率。
我就曾在这里学到了简单的+,-,→ 表格符号法简单整理当下事务,非常好用。
除了分享正念生产力工具,这里博文的内容还不限于创造力,心理与健康与脑科学研究等等。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这里,可以从他们站点最佳阅读推荐中开始读起,Newsletter 的组织者已经把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分类。每篇文章的结构也较为相似,除了科普相关的人类神经科学与脑科学的研究外,文章通常都会在最后一部分给出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执行计划。
曾经我会反思,痴迷于了解不同的效率应用与生产力想法是一种新式的鸡汤嘛?这个问题在 Nesslabs 里找到了答案。这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个 Topic 而已。我非常喜欢作者在《Learning how to learn》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简单而又真诚。这世上或许并不存在鸡汤,而只存在说做与不做之间吧。
Want to become a better writer? Write everyday. A better coder? Code every day. It’s impossible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a topic, but you should embrace that impossibility.
读了什么
📚 读完了 《认识身体:探秘人体微宇宙》
上周更新时,这本书看完了前 2 篇,趁着博客更新,这周接着紧接着看完。(对外发布自己进行中事项从而推动自己完成的效果立杆见影!)
12 月 3 日,丁香医生发表过一篇文章《在中国, 八千五百万人不敢出门》,我才第一次记住原来那天是国际残障人日,文章开头列举的数例更是让我惊诧。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截至 2010 年,我国残障人总数约有 8502 万,而张姓居民有 8484 万;所以,残障者数量和你认识姓张的朋友一样多。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也表明,残障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左右;所以街上见到的一百个人里,应该有十五个是残障者。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人的身体就像是名贵的机械手表一样——精密且脆弱。你永远想像不到身体的每一处器官组织都可能因各种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症。
如果说人类文明的产生是奇迹,那么能健康一生,想必也是另一种奇迹吧。
总之,敬畏身体吧。
📰 《亲爱的你》
周一,电影《亲爱的》原型人物孙海洋夫妇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孙卓相认。官方同时公布消息是,当年拐卖孙卓的犯罪嫌疑人落网。一场跨度 14 年的心酸故事终于有了令人相对欣慰的结局。
《人物》在周二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题为《亲爱的你》的专题报道,讲述了这段被分离的 14 年的人生。
在唏嘘这段人生经历的同时,失孤家庭与育养家庭之间矛盾而复杂的关系也被引了出来。半佛仙人在《被拐卖的孩子没资格替父母原谅买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被拐的人生是被错换的人生,这不由让我想起错换人生 28 年的姚策事件,作为旁观者,除了像听故事讲述一样了解别人的生平,我想我们还能做的,只有珍惜眼下的团圆与幸福吧。
愿天下无拐。
看了什么
🎬 《古董局中局》
印象里我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看过几眼小说,不是亲王写得不好,而是那时自己的还没啥阅读习惯,小说也看不下去。原本不计划与影院看这部电影,恰好和媳妇都有时间,按排片看,能选的只有这个。
由于没完整看过小说,以下观点仅针对电影来说。
先说优点:前期观感不错,特别在介绍文物时的特效应用让人眼前一亮,光是那些文物古董的名字+品鉴介绍就让人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拍案叫绝,后面还捎带手简单科普了一下围棋知识,算是本片两大突出的文化贡献。
缺点很直接,也很致命,就是没有观众没有办法代入,猛得一看还过得去,仔细一想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全是逻辑漏洞。比如许和平在许愿 7 岁时就走了,许愿这一身本事儿跟谁学的?有些职业可以靠天赋,可古董鉴定来说,我觉得经验大于天赋。许和平留下那么悬的扣儿完全是为了影片表现,这就不说了。影片高光时刻在砸佛头,可细想又不对,且不说这么珍稀文物 40 年来没看出来外面包了那么厚一层皮,万一日本人那边不送回来,真文物不是还没保住嘛?
如果我在影片里,即使许愿砸出了真佛头,我可能更想说的是,你们这几代一家人,瞎忙活这些干啥。
—
写在最后
接下来一周计划把 Nesslabs 里的推荐内容读完,目前读完正念生产力和思维框架这两节,发现新东西蛮多的,有机会的话会再后续的更新里陆续提起。
博客已经连续更新 3 期,虽然本次更新拖到了周一,好歹也是完成了。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当我写这些文字时,没有抵触,像是完成一场游戏后的复盘,我想这大概就是找寻到了做这件事的内在动机呀。
期待下周更好美的经历。
2021.12.12